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2017年艺术发展研讨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2017-11-21 9:04:24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2017年艺术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7日在校会议室隆重召开。
本次研讨会到场的有罗诗明董事长、朱淑贤书记、朱勇坚副校长,徐新状助理、李丹主任、王勇主任、张余主任、蓝艳云书记、 李秋冬副主任、王阳副主任、曾秀勤副主任、李萍副主任、何建芳,全体艺术教师、艺术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李秋冬副主任主持。
我校启动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已有四年,为认真总结四年工作取得的成绩,集思广益研究和探索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群策群力推动校董事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特举办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建设育才模式的艺术品牌学校。
朱勇坚副校长率先做了发言,总结学校实施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四点建议:1、上层设计的引领作用;2、优秀师资的主导地位;3、成绩的吸引力;4、完善的保障系统。随后多位校中层领导及教师进行主题发言,畅谈对发展学校艺术品牌的见解。
罗诗明董事长最后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创建艺术品牌的紧迫性”“创建艺术品牌的重要性”“创建艺术品牌的可行性”三点阐明了学校发展的观点。
关于艺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若干个问题
——朱勇坚(副校长)
我校艺术办学至今,已历13个年头。队伍壮大、成绩凸显的同时,也曾经风风雨雨。要想再续辉煌,更大发展,我认为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艺术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我归纳了如下四点:
一、上层设计的引领作用;
二、优秀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成绩的吸引力;
四、完善的保障系统。
一、上层设计的引领作用是指:
1、须有一套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思想。
2、须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杜绝急功近利。
3、须建立专业的组织机构并赋予其相对的独立体制和职权。
4、须有符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5、具有前沿思想
二、优秀师资的主导地位:
鉴于艺术专业是一门技艺性、传承性很强的专业,一个专业教师的优劣几乎决定了学生的平台高低和走向。因此,名师在艺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凸显无疑。基于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在如下几个字上下功夫:
留:情感留人,环境留人,名、利留人。
提:提升教师自身水平,提高教师地位,提炼精英。
引:舍得引进名师。
全:专业教师、文化教师、管理队伍配置齐全。
三、成绩的吸引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口端,高考成绩无疑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是由无数个第一,名校堆起来的。如何创品牌学校,必须在几个方面狠下一条心:
1、扎实总结,客观评判;
2、花大力气吸收优秀师资和生源;
3、调整高考备考方略;
4、重奖有功人员。
四、完善的保障系统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体系的科学完整;
2、教材的研发能力;
3、管理水平的梯次发展(新型团队建设);
4、硬件设施的完善的升格;
5、信息处理能力强大;
6、生源通道顺畅;
7、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8、品牌形象推广成功。
谈谈我对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的一些思考
——在艺术发展研讨会的发言材料(李丹主任)
尊敬的罗董、朱书记、朱校、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在研讨会上作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谈谈我对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的一些思考》。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在董事会的正确牵引下,依循学校的办学宗旨,按照董事长提出的四步走的学校发展战略,高中部在朱校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应对新的形势,克难攻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不断突破,日日自新,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态。
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课程选择,让教育真正做到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找到出路。让特色课程充实和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与教育内容,进而为推动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高中应充分发展自身办学特色,建设特色化课程体系”,“教师要转变观念,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我校高中特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可以扭转教师作为被执行者的局面,特别是改变艺术高考在国家无专业教材的情况,教师不但可以灵活编排和呈现课程内容,并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特色化、优质化。
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的意义还在于,这些多择化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学科魅力,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人才。
因此,我以为,建设我校高中特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内、区内优秀高中的办学经验,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建设特色课程。它克服南宁市高中同质化倾向,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吸引力的有限途径。
二、我校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建设好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关键点在于学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探索课程变革。我们在开展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清楚两点:
1.应对高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必修课程模块。
2.如何开放独具特色的选择课程模块。
我校作为自治区美术择本学校,从2013年开始,准确地说,从2012年年底开始,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我校已作了有益、有效的尝试,制定了《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样本课程建设方案》、《样本选择课程实施细则》等制度,对校本教材加强了研究、开发和编写,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作为自治区课程改革的先锋,罗董、朱校曾代表学校把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区作了推荐,得到了课改领导小组的一致好评,赢得其他学校及同行的尊敬。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学校特色课程方案,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学校要如何有机会结合必修课程模块与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择化的模块选择以及选修时序的多样化选择。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我们又申报并在研了两个课题,一个是自治区级A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优化美术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研究》,一个是市级A类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特长生高考备考策略路向研究》,在朱校的领导下,力图通过研究,开发辅助学校教学所需的学习内容与适合的专业及文化校本课程系列,形成创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力图通过研究,建立多元、开放、丰富、有个性的课程设置策略,改革和发展创新的课程学习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艺术生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因材施教”的针对性策略,关注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教学应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同时也要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这几年的课题研究,体会到,艺术生的备考有分明的阶段特点,“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每个阶段,每个门类乃至每个模块的教学都是课程,都有研究价值。
现在,我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交叉路口,选择怎么择的路径呢?我想提三点建议: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彰显学校特色。
毋庸置疑,教学质量是我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承载着向高等学校输运人才的责任,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国家规定的通俗课程,又要开设独具特色的选修课程模块以彰显学校特色,其中国家课程本校化策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
如何推进国家课程本校化的实施呢?
第一是学校层面,关系到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整体规划,在这一点上,罗董真是高瞻远瞩,提出了四步走的发展战略,朱校刚才又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第二是教师层面,关系到教师个人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本校化实施的直接手段。
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课程学校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和教师层面的校本化实施都没有固定的技术模式和操作步骤,没有现成的最好的模板,需要大家的力量与智慧,但我们也已“先行一步”;目前,针对这类问题,课题组已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我更期待,明年课题结题时,针对艺考生备考的系列校本教材能顺利出炉,为此,大家也一直默默在努力,争取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二)提倡和发展多择化的授课模式。
特色课程本质上仍然是教学互动,是一种在具体的课堂中“创生”优质、独特但又符合课程要求的授课经验。
其中,“优质”“独特”指的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变革传统课堂中单一、被动、封闭的教与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内化知识,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检验高中特色课程设置是否真正指向未来,关键是考察课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否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专家就认为,凡是能结合本校特色,凸显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发现、探索等认知活动;凡是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色课程,都是指向未来的高中优质特色课程建设,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契机,在弯道甩开对手。
前面,我也反复提到,无论普通高中课程如何改革,高考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因而,我们在建设特色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高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实际高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发展为核心,以打造我校特色课程为手段,探究与高校课程接轨的新做法,实现课程的一个新的升级:把学生送到高等院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系统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为将来进去高一级院校学习打下基础。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一大党,大就要有一个大的样子。我校作为自治区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南宁市的特色学校,我梦想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同仁来学习我们的样子,作为一名育才人,内心该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 曾秀勤
今年是我校启动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的第四年,在学校董事会、领导班子的关怀下,探索以生为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显成绩。为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如何相结合,体现“让每位学生得到进步,让每位家长得到满意,让每位教师得到成长”的办学思路。
一、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背景
“校本”意思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课程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教学资源。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广,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人民所重视,以生为本,改变教学模式,设计创新、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立足于广西本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而国家课程中又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从学校已有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来考虑开发课程,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来实施课程。
2、灵活性原则
充分发掘学校资源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掘学校自身利于课程开发的资源优势。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因材施教,灵活调整课程。
3、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校本课程注重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侧重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品质的培养。
4、教师发展的原则
所有专业教师都有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是学校整体教师的发展。开发少数精品课程,无论是学生的发展,或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都是整体的、共同的发展。
5、学校对每门课程的开设必须有课程纲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校本课程要有评价方案,要认真进行评价。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以艺术特长常规课和活动课作为开展的主要途径,开设漫画、书法、舞蹈、音乐、播音与主持等,关注了学生的特长兴趣和需要作为出发点。如何基于现有的特长课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把学生喜欢的特长课变成鲜明特色又适合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等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挑战。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论证,我们确立了从美术先行特长课走向校本课程的思路。
随着高校美术相关专业的扩招其学生数量越来越大,形成规模,成为一些学校高考升学率的重要增长点。艺考改革形势严峻,我深有紧迫感,压力巨大,发现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对美术特长生的合理课程设置,导致有些学生在三年的发展中潜力不能真正的开发出来。美术特长班的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与实践属于个人行为,得不到保障,教学目标不统一,不够创意,没有跳出传统的条框。美术高考形式为统考和校考,素描、色彩、速写作为广西统考的必修科目,设计、命题创作等作为校考的选修科目,统考合格后方可得到参加校考的资格。课程设置的整体思想、纲要,不同年级就要按时、量、阶段分配实施课程设置的内容。重在基础,如何进行美术特长班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美术个性特长,争创在高考中创佳绩,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付行动、落实到位。
(一)、以美术特长课作为开展的主要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实地考察、整理资料、交流经验、参观学习和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并存。
1、准备阶段(2013.1—2014.1 )
在校董事会正确领导下,分析该课题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总结 1年来美术特长授课的经验,发挥美术教师团队精神,出谋策划,在学生中进行相关调查、统计、了解研究基本情况,认真撰写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找准突破口。
2、实施阶段(2014.1—2016.12)
开展活动,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边实践边编写校本教材内容,并逐步完善。分阶段进行课题研讨,交流阶段研究成果、开展系列活动。
3、汇总阶段( 2016.12—2017.10 )
整理相关三个年级美术特长课例,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初步形成较为明晰的教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美术特长班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二)、特长课和活动课等教材的形成将从教学资源整合、教材改编、创编和开发乡土教材几个方面来实现。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美术特长班课程设置》、《壮族铜鼓纹饰研究》、《蜡染》、《硬笔书法》、《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板报设计》、《播音主持艺术》、《水粉—色调统一攻略》、《挖掘学生语言个性发展—语言的魅力》、《如何提高小班制音乐高考生冲刺阶段的乐理课程教学》、《如何提高舞蹈高考生冲刺阶段的一对一课程教学》、《中国书法史—高中书法专业生的理论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绘画与书法兴趣班、舞蹈、合唱、版报、播音主持与编导、广播、写作等。
以美术特长课作为育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主要方向,时间漫长、道路坎坷,虽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有待继续完善、研究、在更多的实践中验证。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性既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目的,学校立足校本,加强学科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育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坚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素质提升,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办好特色学校做出贡献。
在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2017年艺术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李秋冬,2017年11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代表发言的时间限定是8分钟,我就以问题为导向直奔主题,就如何挖掘与发展后备力量,统筹兼顾办学规模的质与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关于如何挖掘与发展后备力量的问题。
目前,我校艺术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三个年级共设7个美术班和2个艺术班,总人数达到532人。其中,美术生350人,音乐生60人,书法生30人,主持播音和影视编导学生60人,舞蹈生22人。同时,艺术生数量增长趋势喜人。据统计,每年增长超过30人,是以一个班的指数级增长,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结合现实预判,我们的设想是/要将规模增长并稳定到每个年级有3个美术班和1个艺术班,每个年级的艺术生超过200人。
虽然隅于学校场地、设施、师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生总人数不能超过700人,但是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挖掘,“增量”依旧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路供领导、同事们参考。
一是在初中开设兴趣班和特长班。可以在初中部发展/美术、音乐、书法、主持播音、舞蹈等兴趣班,为高中部的生源拓展/开辟一块自留根据地。初步设想的班级规模是美术兴趣班60人,其余专业班20人,同时在初中部设立1个美术特长班。相信通过3年扎实的术科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会得到一个大提升,这样不仅充实了我们高中部艺术生源的后备力量,也能通过优才的选拔培养为冲名校、铸品牌储备杀手锏。
二是研究建立更为立体的激励机制。通过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则,让本校初中部的艺术优质生源/直升高中成为可能,建成一支冲刺艺考的育才嫡系部队。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吸引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表现优异的艺术类学生予以学费减免或设立专属奖项,不仅可以激励本校学生争先创优,更可以吸引其他学校的优质生源、潜在生源来校发展。
三是研究、制定、推行补习生招生政策。根据我们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补习生在提高上线率、考取名校率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我们应当将研究制定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补习生招生政策,在学费减免、奖励等方面进行倾斜,争取多挽留、多吸引补习生入校。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关于如何统筹兼顾办学规模的质与量的问题。
刚才说到了“增量”的思路,现在我想说说“强质”的办法。可以预见,我们只要按照/校董事会的既定方针,齐心协力打造学校品牌,学生的数量肯定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有了量的基石,我们就能在质上做文章,引发从量变到质变的精品化反应。这里我谈三点想法。
一是控制生源入口成绩。质量过低的生源,会对学校的各项指标/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印象。我也与不少老师有过交流,他们普遍反映个别学生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用尽了力气却收效甚微/付出和收获明显不成正比。选优汰劣是要从源头抓起的,这样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此刻的我们应当有底气、能硬气地设定最低准入标准:最低C+以上成绩才可进入美术班,每班C+人数不超过15人,其余为B以上成绩,补习生成绩为专业、文化双上线。
二是努力提高升学率指标。力争2年内我们学生的艺术专业上线达82%,专业、文化双上线率达73%,重点及美院上线率达40%,每年达到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上线的人数3—5人以上。
三是通过以赛引人、以赛促建的方式提升品牌效应。打造师生团队,针对特定赛事进行针对性训练,更加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各类竞赛,力争每年/获集体或个人奖达3—5项以上。力争将一些赛事的举办引入学校,多承接、举办、参与/面向全区、全市有影响力的艺术赛事,以塑造学校品牌、提高美誉度,吸引有志往艺术方向发展的优秀学生与老师来校。同时注意完善艺术类场馆的修缮,进一步改善教学场所条件,建设多功能演出中心,从硬件上提升学生的满足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利用场馆租赁创造额外收入。
相信在校董事会的英明领导之下,同事们的齐心奋斗下,通过一系列强质增量的举措,我们育才一定能打造出金字招牌,成为集聚优质生源的小高地,汇聚更多的单体效益,进而形成/更强的集聚效应。这样不仅会让本校的学生“不想走”,而且能让外校的各类生源“争进来”,育才模式的艺术品牌学校建设之路/会越走越宽,风景/越来越美。
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发展如何继续提升
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 王阳
优化师资团队是建设高水平学校的重要保证之一。
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影响到专任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 严把人才引进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 新进教师必须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以优化学历结构。除要考察学历、在校能力之外,还要注重考察新进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
2、 利用民办学校的特点,采取多种用人体制。提前一定时间在网上公布招聘计划,最大限度的扩大选择面,在同等条件下优选高校毕业生,或者有实战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以此形成互补,优化教师结构。
3、 规范管理制度。
强化规矩意识须制度先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加强管理制度如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激励制度等,是解决人员流失的根本途径。
二、 创造一切环境,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1、 优化骨干教师的物质空间。培养人才,同时需要留住人才,建立本校的人才库和名师工作室,为教师制定在本校的职业发展规划,抓住留住人才的三大关键:感情留人、意义留人、未来留人。
2、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外出写生以及外出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学习收获共享的作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要靠自身的努力,要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自觉实践,力求理论知识能够切实指导并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困惑和问题,还要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习,并发挥其辐射作用,有益于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
每学年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在学生当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类型评选,在教师当中开展“我眼中的优秀教师”类型互投,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同时树立模范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如何打造品牌
在我校启动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的四年来,学校团委和校艺术中心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视和关怀下,紧跟罗诗明董事长《赢在转折点》品牌学校发展规划的指挥棒,践行朱勇坚副校长在艺术造诣上的真知灼见,不断修正航行的方向,努力探索出一条属于育才校园文化发展的品牌之路。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呈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历程,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不吝赐教,为打造品牌影响力添砖加瓦。
一、聚力嘉年华,打造育才新名片
育才大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校园嘉年华至今举办了6年,每年的嘉年华活动都充满着设计感与青春活力,它是孩子们体验社会生活的大舞台,更是师生们期待的文化视听盛宴。
在启动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之初,罗董就提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良好“口碑”,才有美好的形象。举全校之力共同把嘉年华活动打造成育才的新名片,把育才的风采展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
每一年的校园嘉年华在焰火晚会、美食杂货一条街、优秀师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的共同簇拥下,推出了隆重喜庆的大型文艺晚会,晚会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南宁电视台、生活报等主流媒体还进行了相应的报道,真正让育才嘉年华这张闪亮的名片自信发送。
二、社团蓬勃开展,妆点艺术校园
以校内龙头艺术学科——美术为依托,各艺术专业小科目为延伸,学校团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社团文化。从最初仅有的动漫社、广播社、礼仪社等为数不多的社团,发展到本学期的近20个特色社团,其中有乒乓球社、爵士舞社、啦啦操社、文学社、旅行社、篮球社、我爱蓝天社、摄影社、羽毛球社、吉他社、合唱社、尤克里里社、气排球社、健身社、形体社、英语社、足球社、街头艺术社、广播社等。在得到广大师生支持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各社团的品质与实力,还安排了负责老师进行活动课程的科学编排,使每个社团都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艺术文体活动。
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让艺术种子遍地开花,努力妆点着充满活力和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新生晚会、毕业班专场晚会,推动校园文化艺术健康发展
艺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享受艺术的熏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现特长,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艺术素养。艺术节活动内容力求多样化,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等方面,活动贴近校园生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包括班级朗诵比赛、环保手工作品比赛、校园歌手比赛、舞蹈大赛、现场书画比赛等项目。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熟悉新的环境,更快的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学校每年开学初举办的“育才有你更精彩”迎新生晚会,让新生感受校园的活跃气息。更带动整个校园的气氛,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通过此次晚会,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文艺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能够为新生提供一个新老生交流的平台。
每年的毕业典礼暨“同窗情、育才心”毕业班专场晚会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风采,对促进毕业班文明离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四、艺术类竞赛让育才艺术喜结硕果
校艺术中心和学校团委通过联合舞蹈、音乐、播音等专业学生,开展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朗诵大赛等竞赛,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通过竞赛挑选出优秀的苗子参加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斩获各类奖项,为艺术之花墙外香探索道路。朗诵《闪耀吧,青春的火光》参加第十八届南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银奖;舞蹈《系起希望的哈达》参加第十九届南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以初赛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朗诵《不朽的军魂》参加第十九届南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以初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罗董在《赢在转折点》的指导思想中提出: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做强做大育才教育,学校团委和校艺术中心正在努力响应校领导的号召,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给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创造育才艺术的沃土;着力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艺术种子遍地开花;通力推进艺术类竞赛的水平,让艺术种子在育才沃土喜结硕果,让育才人乐享成果!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育才的育人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学校团委和校艺术中心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蓄力、成长、绽放,全面助力育才艺术品牌文化的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了育才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共同诠释了“春风绸缪育美才”的动人画卷!
传媒领域的探索
——淡国乾
播音主持和影视编导两个专业在育才开设已有6个年头,在专业的打造过程中一直严格按照校董事会的指示,全面贯彻艺术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生源数量、教学质量、精品打造的发展步伐来推进专业的建设。
在发展研讨会上,我希望就两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恳请各位能多给宝贵意见,感激不尽!
一、生源数量是发展的保障
播音编导班组建于2012年,当时总人数只有9人,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有了各位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助力,播音编导专业不断用成绩说话,慢慢发展壮大。到了本学期,高中三个年级的播音学生人数近50人,编导学生近20人,总人数70人。
6年时间的积累,播音编导专业的总人数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学模式也相对成熟。人数上的增长同时给教学软硬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人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教学场所平均分配到三个年级的六个专业班显然非常困难,以致于部分专业课程只能在文化教室里安排,虽然表面上暂时解决了场地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播音专业课需要声音外放练习,对邻近的班级可能产生影响,在文化教室上专业课并非长远之计。在师资分配上也同样面临问题,专业创立之初至今,人数已经由9人增至70人,分成了三个年级段共六个不同专业班,学校领导在这个学期也充分考虑了,一位专业教师无法完全兼顾六个专业小班,所以团队中成功加入了刘晗蓓老师,对播音专业的教学质量有了更多的保证和底气。
播音和编导都属于传媒领域学科,为了展现专业发展态势和教学练习需要,专业场所中配备相应的录音、录像设备等硬件并不完善,在人数比较少的时候可以使用较简单的现有设备来完成教学,但随着人数的增多,实践操作上的需求不断增多,硬件上的提升迫在眉睫,否则将直接制约着专业的发展格局。
二、教学质量是发展的根本
我校启动艺术品牌学校发展规划的四年来,播音编导专业先后培养了70余人,其中编导专业上线中央戏剧学院、武江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中传南广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专业院校;播音专业上线浙江传媒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专业院校。专业本科上线每年都能保持在80%左右。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稳步的,却也是艰难的,参差的生源并不能保证每年的升学率。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并非出于兴趣爱好,而仅仅作为一条出路,以至于极大地增加了培养的难度和出口的成绩;加之部分专业天赋较佳的学生,文化成绩稍弱,也是制约了优秀专业院校录取面的拓宽。
三、打造精品是发展的方向
虽然前面提到两个专业的人数发展有了保证,质量上也在努力提升,但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全区、乃至全国的竞争压力,我虽然感觉自己的教学模式相对成熟,但成熟也意味着很难再成长、再提升。所以当我回顾自己的发展路程时,更多的是提醒自己要有忧患意识,我利用假期时间跟民族大学的杨学明教授学习朗诵和舞台表演;在网上订购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的摄影、故事创作课程,不断给自己充电、加油。因为我一直坚信最吓人的是: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
下一阶段发展,我们播音编导专业将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多朝培养尖子生的方向发展。要出尖子生就得找到好苗子,在本学期的招生中,我们就针对性地招到了一位偏才生,他是高一3班的韦登龙,在最近一次的段考中,虽然其它科目成绩平平,但语文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一,这样的学生可能按成绩总分排名并不高,进不了文化重点班,但他对文学和编导专业的爱好,完全可以培养成一名优秀的编导学生。
路走到今天,也到了应该回头看看得失,找找更好出路的时刻了,非常高兴今天的研讨会,我能像一个学生一样,有机会聆听众多前辈的宝贵经验,希望自己听完以后能少走弯路,毕竟站在众多巨人的肩膀上,一定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畅谈对发展学校艺术品牌的了解
——舞蹈专业(胡芳园)
尊敬的罗董、傅校长、以及学校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我校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建设育才模式的艺术品牌学校主题会议,更荣幸的是能有机会作为代表在会议上畅谈对发展学校艺术品牌的见解。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我个人对我校舞蹈专业发展的一些见解。
我是2013年8月到校工作,刚到学校初期,舞蹈班人数仅有2人,但经过努力,人数最多时候达25人。另外,13年至今,舞蹈班每年都保持着100%的专业合格率。期间,舞蹈班也在学校的艺术团活动中有着出色表现,还曾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朱槿花杯”南宁市舞蹈大赛,群舞《激楚》荣获金奖。在刚刚结束的南宁市第十九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中,同学们凭借出色表现,在决赛的的总排名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更令人值得骄傲的的是听到评委、其他学校老师的赞赏:“育才今年很棒!”这所有的努力、点点滴滴的成长真是可喜可贺!但与此同时,我不断反思,为何一些名校(例如为二中、三中)的艺术做得如此成功?长期的专业训练模式、初高中衔接资源整合利用得如此合理?经过反思,我个人觉得,舞蹈专业要作为学校艺术品牌发展的话,可否从以下几点提升:
1、教学环境:我们都知道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以人体的肢体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对教学环境的要求要显得更加苛刻。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的舒展能力。当前我校的舞蹈室过小,最多只能容纳12人上课使用把杆,基本的跳跃动作勉强完成,但容易造成受伤。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也对招生起一定的作用。
2、师资力量:根据目前艺考发展趋势分析,每年学生的艺考水平都在提升,这就需要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做一个改变,因为舞蹈教师都有着自己擅长的某一项专长,但如能增加一名专业的舞蹈技巧教师更好,教师之间分工合作,教学思路清晰。例如南宁市21中,学校引进毯功技巧(空翻等技巧)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校艺考生的基本功技巧专业水平,在艺术教育界也提升了该校的知名度。
3、初高中衔接资源整合:每年高一艺术生招生,我校舞蹈生的招新情况是比较有压力的,如果光靠每年从高中一年级才开始招生,这不仅缩短了招生范围,也使得优质资源得不到挖掘。我校有初中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现有的生源,但如何稳定初升高的学生,鼓励学生留校或到外校到我校学舞蹈的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减免政策?例如文化、专业经过测试,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者在初中部开设舞蹈兴趣班,这需要初中部班主任以及老师们的支持,与我们共同挖掘有潜质的学生,并在初中时期加以培养。总而言之,学生之间、家长之间的认可就是我们品牌的最好宣传手段。
以上是我发表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同事们多多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