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德育育什么?
作者: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林委 来源:网站转载 发布时:2012-10-26 14:58:05高考佼佼者:周陈怡人,温州中学应届毕业生,文科生,高考成绩675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家长心得:周陈怡人的爸爸,也是女儿最谈得来的朋友。作为汽车教练的他,说自己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念,自己和孩子妈妈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他们从小就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有时女儿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他们就说:“没关系,重在参与,你可以从好的同学身上学习。”因此,周陈怡人从小就是个孩子头,胆子大,总能带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
他认为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不行的,督促是少不了,但督促时要注意说话技巧。像怡人晚上有时候也会打电脑,时间久了,他就会说:“你眼睛吃得消吗?明天起得来吗?”以这种温和的方式有意识地提醒。
不要给孩子许多的学习压力,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需要过分在意,考试是一次性的,掌握知识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考不好了,不要责怪,而是要问问他知识掌握了没有。
对于孩子的兴趣,他鼓励孩子坚持,不能学一下就放弃。所以,周陈怡人小时候学什么,父母总是先问她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喜欢就要坚持。这锻炼了孩子的毅力。
如果孩子有什么委屈,他也鼓励孩子说出来。孩子小时也很任性,指出她哪里不对,她会说:“我就是这样的。”现在就不会了,学会了如何和同学处理好关系,情商高了。(摘录《温州晚报》2012.9.2版)
[案例二]:
温州市区某名校初一新生家长学校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向校长提问:“如果分数和幸福发生矛盾怎么办?”校长没有直接回答这位家长的提问,而是以各种具体的事例阐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用“回归育人本真”的教育哲学回答了家长的提问。次日,另一位在现场聆听的家长打电话给我报告,大致的意思是说,那位家长提的问题非常尖锐,直接点中了时下教育的焦点问题,打电话给我的家长是我的老同事,我又把“回归育人本真”的教育哲学向她做了一些阐述。因为她本人也是教师,所以非常赞同“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理念。我想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而非个别。有必要对幸福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阐述,让大家看的更明白。(由温州某校提供案例素材)
教育哲学理念链接:
万事万物有且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
如学生求学出成绩(分数)是“用”,就是学生起了一个求学的作用,当然作用有大小分数就会有高低。
成绩这个作用必须要通过学生的思想与身体表达出来,那么身心这个载台形式就是“相”,服务学生的那些物质条件都是“相”的附属物,也是属于“相”的范围。
推动“相”载体起作用的力量或性能就是“体”,对“体”的体验越幸福越深入,那么学生求学的动能就会更大,起的作用就越大,成绩自然也就会好。
“回归育人本真”的教育理念用“体相用”的理则来解释:幸福就是“体”,回归育人本真就是在“体”上培育学生的精神温暖,当精神温暖了,人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加强,幸福的人求学的动能强大。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回归育人本真”,在本体上找到教育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可以避免家校陷入无休止的教育论争之中。社会上的教育观念只所以混乱,是因为我们不在一个调上讨论问题。家长、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有一个共同的德育任务:共同培育每一个人的精神温暖。这是从本体的角度来讲的。
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强大不强大?可以从“用”上来判断,如果成绩不好,不愿意学习,其“体”上的动能好不到哪里去,从其脸上就可以看出“相”的疲倦,此时,家长和学生就应该着眼于“体”上培育精神温暖,让学生愿意学习。如果一个人在“体”上有了幸福感,内心宁静、做事稳定,那么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加大学习的训练强度,在“用”上磨练幸福的学生,当“用”的强度到底一定的程度,有些学生的幸福感就不足以支撑其“用”的强度。那么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再去感悟其“体”的能量,增强其幸福感。我想“识大体、起大用”就是这个意思。
在体和用两个方面来回动态调整,关键是学会一个“调”字,很多家长把“体”和“用”严重对立起来,不知道体相用是集于一身的,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是需要在体相用三方面来回调整的。谈“分数”就是谈“用”,但提高学生学业分数仅仅谈“用”是远远不够的,你不能老是骂自己的孩子没有“用”,要分析为什么没有起“用”?分数不高是因为没有幸福感,那是说“体”的动能不够,现在的学生很疲惫,学的很累,那是说教育没有在幸福的本体上做文章,而是天天折磨“相”这个载台,体相用三个理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把身心之相“放下或放松”,因为大部分人都把“相”当作自我,所以到求学起用的时候,拼命折腾身体和思想,把自己整的很累很疲惫,然后开始抱怨教育制度不好,考试制度不好,孰不知是因为自己太不理解教育哲学,没有认识到“体”的幸福力量无限大,没有认识到“相”力量有局限,不能无限使用。最后,无知形成的那口怨气出不来,一古脑儿全倒在教师身上了,说教师这不好那不好。
我们说让你放下或放松,是说让你不要在“相”上做文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都是在于把乱“相”捆绑起来,让“相”不要乱动,让每一个人的身心稳定下来,身心放松下来。而不是让你放弃对“体”的感悟和认识,更不是让你放弃对学业的高强度练习,如果想让学生起一个大“用”,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学业的“千锤百炼”,减负不是减掉幸福感,减负也不是减掉学业训练.拿得起放得下的意思是把“体”和“用”拿得起,把“相”放得下。很多人一听“放下”两个字,误以为是把体相用全部放弃,这种误解让很多人抗拒“放下”的道理。
总之,德育是在“体”上培育学生的精神温暖,这就是“回归育人本真”。从学校部门分工来讲,德育处就是在学生的“体”上做文章,不论是体育还是“体”育,都是在培育学生的幸福感,增强其精神力量,进而促进“相”的正面能量的表达,家长应该要朝这个方向做好这方面的文章,上面所提到的[案例一]:周陈怡人的家长就是在幸福感上做足了文章;学校的教学处在学生的“用”上做文章,不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科素养训练,但是学科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是用“体”听课?还是用“相”听课?应该引导学生让“相”宁静下来,让学生的心神归到“体”位上,专注于课堂,这方面,教师是强项,家长吃不上劲,周陈怡人的爷爷是教师出身,在学科引导上起了一个大“用”。而学校的食堂在“相”上做文章,用美食让学生吃饱喝足达到平衡,家长不要一味的在吃上做文章,“相”有一个特点,就是平衡就可以了,吃得平衡就不会阻碍“体”能的发挥。家长可以在“体”的方面培育家庭温暖,让孩子有一个宁静的心灵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没有办法办法代替家长去做,必须家长自己行动起来,不要以为家庭搞的冷冰冰的,学校会有本事给孩子精神的温暖,学校的温暖代替不了家庭的温暖,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支持。
对于学生求学来讲,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是:
在“体”上感悟幸福,在“相”上要“减负”,在“用”上要“加负”,三者动态调整。
作者: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