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怎样才能变得有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2014-5-19 17:28:5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时下在新一轮教改热潮中,许多学校开始大力倡导并开展反思型教学研讨活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所谓的反思活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的一些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弊端在哪里?如何改进与提高?这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认清和解决的问题。
反思型教学研讨的通病
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例,很多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些通病。
“完成任务”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强加在教师身上,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对相关反思文章的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寻策略、觅途径,头头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无关痛痒”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都这样开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类反思,教师只是在简单罗列问题或现象,没有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还有很多教学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更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自我封闭”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和独自冥思苦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要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封闭式反思,研究问题时就会显得视域狭窄,层次肤浅,不够深入。
哪些是迫切需要反思的内容
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校本教研中所强调的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应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反思教学理念。思想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方向。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就要多反思教学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反思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轻松,反思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互动和创新精神。
反思备课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钻研教材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关键。备课要做到把教材读“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读“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反思备课内容“厚薄”的取舍,反思备课是否备了学生、是否备了教材等环节,以便于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靠的是理念。设计是蓝图,设计的完备与否,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或者通过反思去矫正。在经历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完美,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反思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能让我们捕捉到新的动态信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思维、新方法。因为这种对话不再是一种泛化的交谈,而是心灵间的相互沟通与碰撞。反思成就精彩,及时进行师生关系反思,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反思教学得失。在遗憾中反思收获最大。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有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之中“败笔”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学经验。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后再通过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研究,重新构建新的教学对策,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
养成思考的习惯最重要
教学反思不应只是新课程改革的“标签”,而应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一种精神,这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使然。教育理念不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它植根于教师最丰富、最朴素、最深刻的教学实践之中。
教学反思是促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谓教学反思,应当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行为研究等科研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教学趋向更优化的过程。一些教师任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发现不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少有长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发现、缺少反思。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会不断地读书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线教师要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写教学反思笔记。教完一节课,想一想亮点在哪里?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高潮”?为什么效果好?教学中有哪些缺憾?问题是什么?结合教学理论,想办法,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教学水平必定会不断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实践中写下了大量教学反思笔记,而后发表了《对教师的100条建议》,他为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反思,发现了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症结是师生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不明确,教学中无效劳动太多,他精心绘制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树”,让学生对语文的知识体系,心中有数。学生学起来容易了,教学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各地越来越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思想,加速专业进程。
教师写教学反思,要写得比较深刻,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能抱着应付的心理;其次,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深刻一些,也更容易接近问题的实质,其个人进步也就更快一些。
我在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教学反思一般比较滞后。实际上,许多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并不是没有看法,并不是没有经验,并不是没有鲜活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只是由于下了课,懒得去进一步思考、梳理并及时记录下来,因而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就流失掉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经常反思并及时写反思文章的。教师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创造,是幸福。教师每天若养成及时反思、持久反思的习惯,幸福生活也就可望可及了。